新闻眼广西乐业又发现新的天坑!当地村民称之为“无底洞”,从未有人能下去过。5月6日至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组织科考探险队深入该天坑以及周边洞穴进行调查,广西云客户端为此连线前方,及时发回探险最新进展情况。敬请关注。
9:00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在对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新一轮地质调查当中,在百色市乐业县逻西乡平峨村陇坳屯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坑。当地村民称之为“无底洞”,也叫神鹰天坑,从未有人能下去过。坑底是怎样的情形,究竟有多深,有什么珍稀动植物?它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为揭开神鹰天坑的神秘面纱,5月6日至12日,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组织科考探险队对该天坑以及周边岩溶地貌进一步调查。科考探险队由岩溶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和工作人员3名,以及广西702洞穴探险队3名队员、乐业飞猫探险队3名队员组成,这些队员均有15-20年的丰富洞穴探险经验。
伏规洞。视频拍摄:伍红鹰
俯瞰神鹰天坑。伍红鹰 摄
10:00
探险队员抵达神鹰天坑看到,坑沿林木茂密,挡住了视线,无法看到坑底的情况。探险队员放出无人机升空探测,远看崖壁,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神鹰天坑因此得名。
神鹰天坑的周沿林木茂密,挡住了视线,难以一窥坑底。视频拍摄:张远海
深不可测的天坑。张远海 摄
5月6日上午,探险队员放出无人机探测神鹰天坑。向航 摄
5月6日上午,探险队员在遥控无人机探测。向航 摄
11:00
天坑的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这个大洞下面,还有一个小洞。目前,探险队员正架设SRT线路,穿戴好装备依次下降。
神鹰天坑的崖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穴。张远海 摄
5月6日上午,科考探险队在探讨下降路线。向航 摄
5月6日,探险队员架设SRT线路依次下降天坑。视频拍摄:向航
11:15
据了解,此前乐业县境内共发现了29个天坑。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坑王”——大石围天坑为中心,天坑如散珠般分布于百朗地下河系统。正是千万年来,地下河的强烈冲刷,“孕育”了集险、奇、峻、雄、秀、美于一体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球天坑分布最多、数量最密集的地区,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天坑群”。
5月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在接受媒体现场采访。向航 摄
亚洲洞穴联盟主席、岩溶地质研究所溶洞科普专家张远海,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估员,也是此次科考探险行动的负责人。他表示,此次科考活动,对于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范围的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世界级地质遗迹以及建立科研和探险基地、发展当地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张远海介绍,这次新发现的天坑,使得乐业县境内的天坑增加到了30个。但这个天坑,并不属于大石围天坑群的“家族成员”,而是发育于另一个地下河系统——伏规地下河。作为新的“天坑家族”,伏规地下河系统究竟有多少天坑成员,还需进一步考察。“有‘天坑博物馆’之称的乐业县,其天坑资源之丰富,着实令人惊叹。”
科考探险队一路考察伏规地下河入口,该地下河是否与神鹰天坑底部相通,有待进一步证实。视频拍摄:张远海
14:30
探险队员们利用SRT(洞穴单绳技术),依次沿着悬崖峭壁垂降。沿途,茂密的植物生机勃勃,荆棘密布,树枝纵横,有一人环抱的大树,有奇特的无花果实。探险队员中途换了3个锚点,下降较为缓慢。
过了3个小时,垂直下降约100米后,出现了一个缓坡。队员们决定休息片刻。
天坑垂降,探险队员“钉”在峭壁上。向航 摄
天坑里的无花果实。向航 摄
在这间隙,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张远海和探险队员们交流认为,从植物的生长情况判断,神鹰天坑应该是一个年轻的天坑。
大家也认为,神鹰天坑的规模,应该超过了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的黄猄洞天坑,是一个大型天坑。据了解,黄猄洞天坑坑口长320米,宽170米,最深处210米,容积约300万立方米。
SRT探险器械。向航 摄
从悬崖上俯瞰天坑。向航 摄
悬崖中间的巨大洞穴。向航 摄
下降百米后,探险队员休息片刻。向航 摄
科考探险队员们在交流。向航 摄
科考探险队员。向航 摄
这是天坑里一棵大树折断后,留下的树桩。向航 摄
15:00
休息半个小时后,科考探险队向坑底发起了冲刺!
科考探险队向坑底发起冲刺。视频拍摄:向航
16:00
从斜坡到坑底,还有近百米的距离。经过一个小时的艰辛跋涉,科考探险队才下降到了坑底。坑底是一派热带雨林的景观,树木为了争夺阳光,拼命向上伸展,长得又高又细,尽显“苗条”之姿。
探险队员坑底发现了一大片野芭蕉,还有平时罕见的方竹。这种竹子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形状是方型的,且竹节四周长满了两三厘米长的竹刺。据专家介绍,这种带刺的方竹必须在良好的气候下才能生长。
神鹰天坑底部的植物景观。 向航 摄
坑底的野芭蕉林。向航 摄
天坑底部发现罕见的方竹。向航 摄
被动物咬断的方竹。向航 摄
天坑底部发现罕见的方竹。视频拍摄:向航
坑底高高的大树。向航 摄
天坑底部特别的蕨类植物。向航 摄
天坑底部的植物。向航 摄
与预想不同的是,坑底没有发现连接地下河的洞穴,估计地下河已经改道而行。而崖壁上的一大一小两个洞穴,此次已经没有时间去考察了。
经过测量,神鹰天坑最深达192米,长306米,宽150米,是一个大型的天坑。
17:00
科考探险队开始往坑顶上升回撤。天坑的夜晚来得更早,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队员们在昏暗的丛林里都打开了头灯。
21:00
所有的探险队员上升到了坑顶。当天的神鹰天坑探险科考活动结束。